
以下是原文改写的HTML格式版本:
```html
苏轼与友人朱寿昌词
满江红行: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君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我为剑外思归客。
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注释
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亦可酌增衬字。南宋姜夔改作平韵,附着于后,则情调俱变,但用者不多。
朱使君:朱寿昌,安康叔,时为鄂州(冶所今湖北武汉武昌)知州。
江汉:长江和汉水。
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p
蒲萄深碧,重笔施彩,以酒色形容水色,用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烘焙醅”喻示江河的幽美之景。
“犹自带”三字振起,化用李白“江带峨嵋雪”之句,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不著痕迹,自然入妙,用“葡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
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富于文采飞扬之美,透露了他对花团锦簇、充满春意的锦城无限追恋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
这两句由实景“蒲萄深碧”引出虚景“岷峨雪浪”,拓展了词境。江河自岷江锦水而来,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既是友人驻地胜景,又从四川流来,既引动词思归情,又触发怀友之思。
以下句由景到人,一句写对方,一句写自己。朱寿昌在陕西任通守期间留有爱民之美誉,政绩突出。“南山”当是“山南”之误。以对“剑外”,“山南”字面亦胜于“南山”。而苏轼蜀人,称朱寿昌亦以其事为示,今存贤士不在,只能空对那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
p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即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称霸一时的风云人物,如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之流,最终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
p
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放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含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激荡着。即景抒怀,指点江山,论古说今,涉及五个历史人物,坦露了对朋友的坦荡胸怀,将写景、怀古、抒情结合,不粘不滞,思想深沉,笔力横放,虽为酬答之作,却也体现了东坡词豪放的风格。
苏轼与友人朱寿昌的词
(原词)
```
以上是改写后的HTML格式版本,保留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和情感表达,并且遵循了用户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