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炼字例题汇编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Buddhism中,有苏轼的词:
空,是苦无言者,且难穷其感。
解析:试题第一题指定“空”为鉴赏字,鉴赏方向是“表情达意”。联系诗句环境,应该注意诗句意境的营造和诗中人物形象的感情抒发。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分析:两字各有其妙,如果说“阔”字更好,可以从诗歌平仄去分析,因为“阔”字是仄声,“悬”字是平声,诗歌要讲究平仄相对,读起来才有韵律美,声调也更为响亮;另外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有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LEE
wave patterns in the sky.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绉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试题第二问指定“闹”字要求进行赏析。由于这是写景的诗句,又紧承前面有关写景问题而来,因此回答时要注意围绕该字在意境构造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宋词。上阕写景,由“风光”(风景、景色)总领,从“渐觉”(越看越好)展开。下阕抒情,前两句由大好春光引发感慨,慨叹人生欢娱少,而艰难困苦很多,怎么能吝惜千金而不欢娱哪。结尾两句,要举起酒杯劝说斜阳延迟西下,在花间留晚照。
[注]LEE
wave patterns in the sky.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春光四溢,景色壮丽,既有东风起舞的繁荣景象,也有杨柳初绽、轻烟薄雾的朦胧美感,还有杏花绽放、喷火蒸霞的热烈景象。
解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宋词。上阕写景,由“风光”(风景、景色)总领,从“渐觉”(越看越好)展开。下阕抒情,前两句由大好春光引发感慨,慨叹人生欢娱少,而艰难困苦很多,怎么能吝惜千金而不欢娱哪。结尾两句,要举起酒杯劝说斜阳延迟西下,在花间留晚照。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C)(1分)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解析:试题第二问指定“闹”字要求进行赏析。由于这是写景的诗句,又紧承前面有关写景问题而来,因此回答时要注意围绕该字在意境构造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解析:试题第三问指定“简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
“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
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
湖州歌
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解析:结合诗歌的特点,应该从写景特点或者叙事内容入手分析。但这里更应关注其对营造氛围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如何与前后的景象相衔接。如“北望燕云不尽头”和“大江东去水悠悠”,通过“望”的高远视角,不仅描绘了江河壮阔,还暗示了作者远离尘嚣、向往美好生活的意境。因此,“望”字在这里的作用在于构建全诗的整体氛围,使读者在静物中看到了江河的壮美与作者内心的宁静,从而引发对理想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