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8)
活动目的
- 认知目标:感受并学习用歌声来表现不同的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2. 能力培养目标:尝试为不同情绪的音乐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3.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歌曲《欢乐颂》,感受到它欢快的节奏和庄严的情感,激发小朋友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材料准备
- 音乐磁带或录音机
- 《欢乐颂》作品介绍卡片
- 图片:《郊游》、脚印、脚尖、脚尖
- 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指导
一、欣赏音乐[来源:小百科:《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象征着他一生的创作与思考。]
- 音乐欣赏:
- 引导小朋友欣赏管弦乐队演奏的《欢乐颂》,感受其宏大、辉煌的情绪;
- 展示童声演唱的《欢乐颂》,再次感受其热情奔放的音调和振奋人心的节奏。
二、组织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和对歌曲的联想[来源:小百科:《欢乐颂》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充满力量与能量。]
- 老师提问:“你们能谈谈关于《欢乐颂》的感想吗?”
- 学生举手发言,分享感受;
三、学会合唱
- 跟随音乐伴奏用“啦”、“呜”音演唱,教师引导幼儿朗诵歌词:
-
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来唱《欢乐颂》:
a. 师清唱“啦”,边唱边指图谱;
b. 一部分同学唱“呜”,另一部分同学唱“哦”,保持声部之间音量的均衡和协调。 -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合唱练习:
- 教师引导并配合,孩子们跟随音乐一步步完成演唱;
-
老师提醒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动作要轻柔有力。
-
小结合唱成果:
- 让小朋友分享他们对《欢乐颂》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来源:小百科:《欢乐颂》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个情感的表达,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 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小朋友用表情来表现歌词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
- 提供多样化的演唱形式,如“啦”、“呜”音演唱、手语等,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在音乐欣赏环节,教师要关注孩子们的表现力和动作协调性,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小百科
《欢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又称《快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并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和乐团。这幅作品也被用作罗德西亚国歌的旋律,1974-1979年制作时曾作为国歌使用。
以上为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8)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以下是文章改写后的内容,使用 HTML 中
标签包裹并保持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3、能与同伴一致地歌唱和表演,体验歌曲欢乐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根据歌曲内容准备相关图片一幅。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幼儿会演奏《欢乐舞曲》。 4、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等,幼儿人手一件乐器。活动过程
1、歌唱活动:毕业歌。 2、看图欣赏歌曲《欢乐颂》。 3、教师出示图片,启发幼儿看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4、下面,老师把小朋友看见的画面川、朋友说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请大家仔细听。 5、教师沿着音乐带领vary出歌词。 6、欣赏歌曲录音《欢乐颂》,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轻轻地眼睛唱。 1、幼儿歌唱,教师退出。 7、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歌,才能表现出歌曲越来越热烈的气氛呢? 8、开展讨论活动。带领幼儿根据讨论出来的一个或者两个方案,进行歌唱活动,表现歌曲走越热烈的氛围。例如:分声部逐层累加、加入舞蹈动作、加入衬词、加入打击乐器的方式演唱不口展现歌曲。
9、10、打击乐:欢乐舞曲。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9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结构,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幽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和蝈蝈的特点有一定的了了解。 2、物质的准备:音乐,ppt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若干张英文子母卡ABA、大沙带。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1、以律动《郊游》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坐好。 2、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以上内容通过 HTML 中
标签包裹,并保持语言流畅和结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