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诗经卷耳原文及赏析(诗经·卷耳)

    正文概述 哈哈哈   2025-08-17 02:46:58  

    《周南·卷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诗作,写一位女子在采集卷耳(野菜名,又叫苍耳)的劳动中想起了她远行在外的大夫(外eloquence),想象他在外面经历险阻的各种情况。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叹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 Highland,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 Ox's Hill,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①采采:采了又采。卷耳:野菜名,又叫苍耳。

    ②盈:满。顷筐:浅而容易装满的竹筐。

    ③嗟:叹息。怀:想,想念。

    ④真加宝盖(zhi):放置。周行(hang):大道。

    ⑤陟(zhi):登上。崔嵬(wei):山势高低不平。

    ⑥虺阝贵(huitui):疲乏而生病。

    ⑦姑:姑且。金儡(lei):青铜酒杯。

    ⑧维:语气助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⑨玄黄:马因病而改变颜色。

    ⑩兕觥(sigong):犀牛的角做成的酒杯。

    永伤:长久思念。

    咀(ju):有土的石山。

    者加病头凸(tu):马疲劳而生病。

    甫加病头(pu):人生病而不能走路。

    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何:多么。吁(xu):忧愁。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我的马儿步踉跄。

    我且斟满牛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山头呦,我的马儿难行呦。

    我的仆人病倒呦,多么令人忧愁呦。

    赏析

    征夫怨妇,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中的独特景观,也是中国古代歌独特的景观。正如西方文学中崇尚个人奋斗的英雄一样,中国古代诗人对男女有别、男女分工而造成的男女不同的内心情怀。

    男子汉不能无所作为,总得要做点什么,才会对得起祖先、子孙。孔子所说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是专对男人说的。立功既可以在庄稼地里、仕途上,也可以在疆场上。长期在外征战的汉子,被称为“征夫”。按人之常情,他们有刚强勇猛无所畏惧的一面,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一面。

    照传统的观点,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虽然主内,但女人缠绵悱恻的情意却足以感动诗人和立的汉子。在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一个出嫁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希望和情感的依托,都在夫君身上。夫君出征在外,在家中守侯的“怨夫”不仅要孝敬公婆,养育子女,操持家务,还得把本该由夫君承担的担子承担起来。阿内心的幽怨、苦楚、情思、想象,除了自己之外,有谁能体会得到?

    好在儒家虽然歧视女人,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但他们的“诗教”却不拒绝表达“怨妇”的内心情怀,在“怨而不怒”的前提下对表达女人的内心世界网开一面,形成了中国诗歌中的独特景观。

    如今的女人当中,恐怕再也找不到“怨妇”了,诗歌因而也失去了一个独特的品种。“歌谣文理,随时推移”。即使真的有“怨妇”,她们也拥有广阔和自由得多的倾诉、排遣和表达的空间,与古时的女子不可同日而语。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主旨背景,历代有不同说法。《毛诗注疏》曰:“《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余冠英《诗经选》云:“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卷耳》,当是岐周大夫于役中原,其妻思念之而作。”高亨《诗经今注》说:“作者似乎是个在外服役的小官吏,叙写他坐着车子,走着艰阻的山路,怀念着家中的妻子。

    名言评析

    春秋孔子:“《卷耳》不知人。”(《孔子诗论》)

    战国荀子:“倾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荀子·解蔽》

    宋朱熹: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托言方采卷耳,未满顷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置之大道旁也。(《诗集传》)

    清代牛运震:“四‘矣’字急调促节。”(《诗志》)

    清代方玉润:“故愚谓此诗当是妇人念夫行役而悯其劳苦之作。圣人编之《葛覃》之后,一以见女工之勤,一以见妇情之笃。”“(一章眉批)因采卷耳而动怀人念,故未盈筐而‘置彼周行’,已有一往情深之概。

    (二三四章眉批)下三章皆从表现手法,从自己的愁思生发出他想象中妻子儿女举首望月,忧愁满面,接着明月寄传思念之情。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点轨迹。

    kD范文,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kD范文 » 诗经卷耳原文及赏析(诗经·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