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目标:
-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
- 能用完整的语言围绕故事中的问题进行表述。
- 通过画螃蟹的不同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螃蟹的可爱。
活动准备:
- 预备:剪刀、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工具;绘画纸(白纸、生宣纸、水彩画纸)。
- 主要材料: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笔。
活动过程:
- 导入环节:
-
教师展示一只螃蟹,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引导幼儿猜测并说出结果,如“螃蟹”。接着问:“螃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回答:螃蟹有两个大钳子。
-
故事讲述:
- 第一部分:小螃蟹的问题。
师: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每次提问要适当,让幼儿有时间思考。比如: 1)螃蟹为什么会丢掉大钳子?(幼儿回答:因为螃蟹没有了大钳子就保护不了自己了。) 2)螃蟹对 wall虎说的“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是什么意思?(幼儿回答:螃蟹会再生,就像 wall虎一样能再生。) - 第二部分:学习再生本领。
师: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老师扮演一只螃蟹,壁虎扮演一只小动物。请两位小朋友轮流说一两句话,看看谁讲得最好。- 原子:两只动作:剪剪、折折、画画。
- 教师:我的大钳子断了。
- 学生:我失去了我的手,真着急啊!
- 教师:你的耳朵断了,也会特别着急。
- 学生:我也失去了一只耳朵呢!
- 第三部分:帮助其他小动物。
师:一只小螃蟹遇到一只小壁虎。我跟它们对话后,壁虎会怎样告诉小螃蟹呢?(幼儿回答:我告诉小螃蟹,我们都有再生的办法啊。)- 学生:如果我的耳朵断了,我会不会去帮帮我?
-
第四部分:帮助蚯蚓朋友。
师:小壁虎的话,小螃蟹会怎样跟小蚯蚓呢?(幼儿回答:我会告诉小蚯蚓,我有再生的办法哦。) -
活动结束:
- 让幼儿在绘画纸上画出一只美丽的螃蟹。
-
播放《螃蟹》动画,让幼儿想象螃蟹在不同时间会变成什么样子。
-
反思与改进:
-
故事部分需要更多互动提问。
在讲述故事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确保他们准确理解故事内容和再生智慧的含义。 -
绘画环节需要更细致地指导。
对于涂色、冷暖对比的问题,教师应给出明确的建议,帮助孩子们创作出更加生动、自然的作品。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螃蟹》的故事内容,还进一步理解了动物再生智慧,并在绘画环节中培养了 creativity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幼儿园大班音乐单元《螃蟹》的教学设计示例,涵盖了多个活动环节:
活动主题:螃蟹
目的:
1. 让小朋友了解螃蟹的基本特征,如八脚、会游泳等;
2. 提高小朋友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3. 通过合作游戏激发小朋友的参与感和竞争意识。
活动目标:
- 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的方法。
- 增强动作的协调性,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 具有螃蟹头饰、沙筒、游戏场地等工具;
- 毛笔、墨汁、颜料(红墨水、白粉笔)、调色盘、吸水纸、垫纸、吸水巾;
- 培养好的水墨画兴趣的小朋友,鼓励他们大胆作画。
活动过程:
1. 普通谜语引入,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5分钟]
- 教师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特别的动物吗?”
- 学生猜测后,教师揭示并引导回答:“对!这是螃蟹!”
- 带来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如猜字或猜谜语),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2. 以动作游戏引出螃蟹特征 [10分钟]
- 教师带领小朋友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如:
- 躯子慢慢转动,身体跟着摇摆;
- 窗口打开,眼睛张大,感受青蛙的活力。
- 每位小朋友尝试用自制沙筒和形体语言模拟螃蟹的动作(如伸展四肢、尾巴姿势等)。
3. 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的方法 [20分钟]
- 教师带领小朋友分组,一人扮演“大钳子”,另一人扮演“小钳子”。
- 提问:“请小干部们想办法夹住那块球。”
- 学生尝试动作(如:用手扶住铅笔、慢慢拉开绳子等),并观察其他组员模仿的动作。
4. 个别示范与交流 [15分钟]
- 教师带领小朋友分组合作,一位组员示范如何夹球,另一名观察并记录不同的动作和特点。
-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所尝试的夹球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动作设计自己的方法。
5. 重复练习与游戏操作 [15分钟]
- 教师带领小朋友用自制沙筒模拟螃蟹头饰的动作,观察他们是否能准确地夹住“瓜”,并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如运瓜比赛)。
6. 距离游戏——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 [20分钟]
- 每个小朋友分组,一组代表展示自己夹球的方法;
- 其他人观察并给予反馈。
- 竞赛:每组轮流夹球,比赛时间限制,看谁夹得准,夹得多。
7. 结束与反思 [5分钟]
- 教师总结螃蟹的特征和动作技巧,并鼓励小朋友大胆创作自己想画的小螃蟹或小动物。
教学反思:
- 每个活动环节都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小朋友参与感高;
- 学生通过动作游戏、手语练习等主动探索,掌握新知识;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能为您教学提供参考!
《蟹特征》幼儿园大班教案14
活动要求:
1、学习用手指印画螃蟹的背壳,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再用色笔添画各种动态的螃蟹。
3、结合画面学习讲述情节简单的故事。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红、蓝水粉颜料若干份,笔、幼儿用纸、抹布.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水底动物动作。
(1)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2)教师示范做动作,幼儿观看猜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范画并讲解示范。
(1)结合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示范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摁一下,成螃蟹的背壳。
(3)然后用水彩笔添画腿和大钳(鼓励幼儿变换腿和大钳的方向,画出不同动态的螃蟹).
(4)最后添画。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画出几种不同的形态,启发自编情节,边讲边画,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
(2)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和画面的清洁。请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并结合图画自己编故事.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肌肉,提高手脚着地支撑身体的能力。
2、培养灵活的应变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螃蟹歌》光盘、小石子、沙包、积木等数个做蛋宝宝.
【活动过程】
1、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热身运动.
2、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有关动物的谜语,看谁猜得快。
谜语:手拿大剪刀,身穿铁甲袍,谁敢来惹我,吃我俩剪刀!
幼儿:螃蟹!
师:对,就是螃蟹。
师:下面就做一个有关螃蟹的游戏,同时播放歌曲《螃蟹歌》.
3、教师说明游戏方法及规则
(1)任选一名幼儿作螃蟹妈妈,用双手双脚支撑身体趴在地上,保护自己的蛋宝宝。
(2)选数名幼儿站在旁边,想办法去抢蛋宝宝,螃蟹妈妈为了保护蛋宝宝,用脚或手轻轻地触摸对方。只要螃蟹妈妈触摸到对方身体任何部位就为胜。
(3)输的幼儿幼儿与螃蟹妈妈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规则:抢蛋宝宝的幼儿只能一个一个地去抢.
4、放松活动
幼儿听着《螃蟹歌》音乐自主做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小伙伴或家长可以继续做《螃蟹抢蛋》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能积极、踊跃的参与活动,抢蛋的幼儿从不同的`方向去抢,蛋妈妈努力不断变换姿势保护自己的蛋宝宝,幼儿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手脚着地支撑身体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