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与反思
设计思路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地理名词的定义、相互关系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为后续学习地理位置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纬度等名词的基本概念,能够在地图和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 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规律,并能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3. 理解东西半球的划分规则,并能够判定已知地点的大致位置。
教学重点
1. 地球仪的作用及其基本构造特点。
2. 经线和纬线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特殊点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 知道经线是假想的轴,与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存在于地球上。
2. 判断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方法及其划分规则。
教学方法
1.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观察思考掌握基本概念。
2. 信息传递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解答,促进学习效果。
教学媒体
1. 地球仪、地图
复习
(1)描述地球的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
问题: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看看上面有什么东西?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
认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基本概念。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区别名称。
经线
纬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半球的划分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
)巩固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中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并使学生知道它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