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道理;
-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道理。
- 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复习有余数除法
-
课件引入
制作一个情境:同学们为了庆祝联欢会,准备了15盆鲜花,每组摆5盆,能分几组呢? -
学生参与讨论
- 提问:“这道题该怎样列算式?”
-
学生可能回答:“15 ÷ 5 = 3(组)”
-
复习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
- 板书:在整数范围内,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二、探究发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 课件呈现问题
-
制作一个情境:如果同样有15盆鲜花,每组摆5盆,最多能分几组?多几盆?
-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 同学们思考后,可能会列出算式:“15 ÷ 5 = 3(组)”。
-
对于多的部分,“还剩1盆”,可能需要进一步讨论如何表示。
-
引导引入分数除法概念
- 提问:“如果用分数来表示剩下的1盆占原来的花盆数量的比例,应该怎么计算?”
-
学生可能会回答:15 ÷ 5 = 3(组),剩1盆,即余数为1。
-
小组合作探究
-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分数表示余数。
-
教师引导:“1盆是原来的多少部分?”
- 引入“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知识点。
-
小组汇报交流
- 学生可能会得出结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即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