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进中举》的教案 篇1
一. 检查预习情况
- 检查“预习提示”中的字词
- 范进进学(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后回家,来贺喜的丈人胡屠户又挖苦、教训了他一顿,范进连连称是。
-
指出:范进进了科举学校,受命参加乡试,最终以中举的方式升为县学;回来时看到胡屠户对他一针见血地挖苦骂人,并教他打嘴巴治疯病。
-
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作者、作品的介绍(教师备用资料见课件)
-
比如:范进是小说中科举失败的儒生,后来中了秀才却因失宠中举人;胡屠户是个清贫但傲慢且不讨好的乡舍主儿。
-
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梗概
- 范进进学——中了相公(科举考试);回来后看到胡屠户挖苦骂人、教范进打嘴巴治疯病;张乡绅送银赠房,地位卑微,却被丈人夸称为“才学高、品貌好”。
二. 知识拓展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范进中举》,并且了解了范进这一人物的背景:他是科举失败的儒生,最终因失宠成为乡试第一名,却因表现不佳遭遇了胡屠户的不公对待。
从上文中得知:范进在中了秀才之后,因失意而中了举人。这与孔乙己(本篇小说中的主角)不同的是,孔乙己虽然也是科举失败的儒生,但最终升入第2 grade(高年级),没有因此失去成功的机会。
三. 分析课文
- 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的变化
- 中举前(范进学): 家境贫寒,穷困潦倒。邻居们穷尽一生来为他报喜,甚至喊骂人。
- 中举后(范进中了秀才): 家境富足,住在茅草棚、每天小菜饭,父母收买白酒、猪肉和 meat,找不到盘子,邻居主动关心他的好意。
-
中举后(范进升第2 grade): 工作有地位,金蝉脱壳,不拘张三李四,大家都夸他“才学高、品貌好”。
-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变化
- 中举前(胡屠户的行为): 本是清贫但傲慢的乡舍主儿,却不以为然。邻居们主动为他报喜。
- 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 希望自己能被重视和夸奖,态度变得更高尚,甚至“不三不四”,不拘小节。
四. 对联分析
范进中举前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对联来概括:
-
中举前:
家境贫寒 → 贫穷潦倒
——→
家境富足 → 高家阔户 -
中举后:
经济困苦 → 自由生活
——→
吃饭靠盘子 → 工作有地位
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判若两人,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中的转折点。
五. 提问
- 为什么要用对联来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情况?
- 为什么胡屠户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典型的科举制度毒害者?
- 文章中还有哪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林外史》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六. 作业
- 根据所学,尝试用一句俗语来形容范进在科举过程中经历的变化。
- 找出文章中的其他例子来支持胡屠户的形象(除了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
以上是一个综合版的教案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