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莲曲鉴赏:初唐四杰中的文学瑰宝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精巧的节奏展现了古代女子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美丽。首行“采莲归,绿水芙蓉衣”巧妙地将采莲姑娘描绘为一曲婉约的诗篇,仿佛在诉说她内心的故事。随后几句描绘了她在江边随遇而安的画面,展示了女子不畏艰险、勇敢前行的精神风貌。
后三节则聚焦于女子对征夫的深情与坚贞。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孤寂到最终的释然,充满了情感的波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王勃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采莲曲》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这第三层写采莲女子对征夫表白忠贞的爱情和宽慰征夫的。
说她既不会像倡妇对待荡子那样对待他,也不会像秦罗敷那样有碰到使君纠缠的麻烦。
她虽被思念所折磨,性格却很豁达、坚强。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这第三层是写采莲女子在采摘莲花时,将自己与花相比。荷花开得那么稠密,并蒂连枝且有绿叶相伴,而自己,却是形单影只。
她对自己的美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女为悦己者容”人虽美却无人欣赏,于是欣赏与陶醉之中,悲辛、懊丧也与之俱来。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这最后一层里是写采莲女子叹息红颜不能长驻。她自矜青春美貌,又自怜形单影只。
她的心上人不在身边,青春不能常葆,待丈夫归来青春或许已不再,不由得望着他们分别的地方惆怅感伤,回忆起从前“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的情景。
那旧时的甜情蜜意的痕迹已经难觅,眼前是一片新的花枝。物换景移了,而自己的那颗心却依旧没变。
“不惜西津交佩解”,是反用郑交甫遇仙女的典故,说明虽然饱受相思,她与征夫的爱情至今也不后悔。
而她对丈夫的迟迟不来信,却感到不满。她不忍心责备丈夫不给自己写信,只说“北海雁书迟”,这里用的是苏武的典故,意谓路途遥远,音书不能早日顺利到达。
但采莲女似乎丝毫不认为丈夫不来信,意味着可能负伤或战亡,她抱着美好的希望在等待。
这首诗可以说是采莲女子的内心独白。从这独白里可以看出她的心地是多么光明、纯洁与善良。
《采莲曲》
余音袅袅绕江畔,映月清辉照落楼。
采莲姑娘心随月转生,身在池塘别样晴。
今宵已暮云高处,相看两色何为白。
莫道人间相思苦,只留残少数。
又得青衫报得春,共看渔舟向.
《采莲曲》
余音袅袅绕江畔,映月清辉照落楼。
采莲姑娘心随月转生,身在池塘别样晴。
今宵已暮云高处,相看两色何为白.
莫道人间相思苦,只留残少数.
又得青衫报得春,共看渔舟向.
这首诗展现了采莲姑娘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她因失亲而感到痛苦,但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
《采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