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译文
柳永雨霖铃原文简短,但是寓意深长,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译文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闻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译文
寒蝉凄切急促,对长亭晚也骤雨刚停。在京都帐饯别,无绪心绪连贯,因催舟出发。
牵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千言万语都中断: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饯: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作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⑪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①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散落的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三句景色铺写,也为后两句的连贯。
词调《雨霖铃》的由来
《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唐元年间诗人又敷衍其事而赋诗吟咏之。
白居易叙述唐玄宗杨贵妃历史悲剧的名篇《长恨歌》中有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元稹《琵琶歌》: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张祜《雨霖铃》:雨霖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
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杜牧《华清宫》: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
罗隐亦有诗咏之云:细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霖铃.
贵为天子犹魂断,穷著荷衣好涕零。
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堪听.
少年辛苦今飘荡,空愧先生教聚萤.
赏析
这首曲的基调,可见其哀惋幽怨的感人和艺术力量。
宋代词人据《雨霖铃》曲,而创《雨霖铃》双调慢词,而柳永的这首《雨霖铃》就是这一词牌的优秀之作.
王灼《碧鸡漫志》又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