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观沧海》教学实录及同步练习_观沧海教学案例

    正文概述    2025-05-22 06:14:56  

    引言:《观沧海》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观沧海》教学实录及同步练习,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观沧海》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有谁能讲一点关于曹操的故事?

    生:我知道,他是一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

    生: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

    生: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

    师: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位大英雄,而且是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并且也是一位出色的大诗人。我们现在开始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谁知道的信息最多。

    观沧海教学视频

    「 学生读书三遍。」

    生:我从诗句知道这首诗写了如下内容:碣石、沧海、山岛、树木、花草……

    生:不是花草,而是百草。还有秋风、洪波、太阳和月亮、银河。

    生:老师,我认为还有歌,好像曹操在唱歌。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曹操是什么时候看沧海,是白天还是夜晚?

    生:肯定是白天,哪有漆黑晚上去看大海的事?

    生:不对,是白天和晚上都看过,因为诗中说日月之行”,就表明两个时候都去过。

    师:看来曹操真是一个诗人,很有雅兴的。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暂且不评价。我还有疑问:太阳和月亮是从哪里出来的呢?银河又从哪里出来的呢?

    「学生沉默。」

    生不太清楚……

    师:假如诗中有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生:「读课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和银河都是从沧海中来。

    师: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了解吗?日月和银河都是从地球的沧海中出来的吗?

    帮扶幼儿园简报

    生:不是的.,诗中说沧海能装下日月和银河,是错误的。老师,您说曹操是一位诗人,怎么连这个常识都不知道?

    师:是的,诗人连常识也不知道,是有些名不副实吧!不过,我们知道有一句熟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什么意思?你们思考一下。

    生:是宽宏大量的意思,就是不怕别人说闲话。

    高一上学期班主任计划内容安排

    师:这句熟语中,把宰相肚”比作了什么?

    生:我想宰相肚可能比作江河湖海”,因为只有江河海洋里才能行船。

    师:既然能用江河湖海”来比喻人博大胸怀,那么,涛中是用什么来比喻诗人的博大胸怀的?

    生:日月和银河。

    生:不对,应该是沧海,因为诗中不是说日月银河出自于沧海吗?既然沧海能吞吐日月银河,沧海就比日月银河大,所以,诗中用沧海比喻诗人的博大胸怀。

    师:看来,我们前面讨论的问题就有办法解决了,争辩白天与夜晚,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这四句诗根本不是诗人眼前的景物,那又是什么呢?

    生:是诗人的感觉。

    生:是诗人的想像。

    师:分析不错,哪些又是诗人所见到的实在景物呢?请渎课文。

    生:「齐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师:这首诗既有实景也有虚境,虚实结合。全首诗条理清晰,一日了然。读到这个时候,我们也解决了最后两句诗的问题。

    生:因为课文上有说明,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师:请同学们读背这首诗。

    点评:这首诗不太难,就要求教师用最经济的手段传达最丰富的内容;,就这首诗来看,教学目的明确,探究问题深刻,学生活动充分。教师在这一堂课中,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理出总问题,这既疏通了诗的疑难点,也抓住了主线,产生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观沧海》同步练习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⑤星汉灿烂 ⑥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参考答案:

    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①登上 ②来 ③多么 ④耸立 ⑤银河 ⑥好像 ⑦庆幸、很 ⑧诗

    3.C

    4.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D

    kD范文,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kD范文 » 《观沧海》教学实录及同步练习_观沧海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