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端午节美术教案(详细版本)
一、教学目标
- 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习俗;
- 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
- 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 难点: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如挂历、包装纸)制作创意作品。
三、教学准备
- 课件:端午节的历史、习俗和简单的插画。
- 剪刀、彩纸、胶水、吸管、绳子等工具。
- 挂历、包装纸、五色丝线(可提前制作)。
- 领先准备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板书:
端午节 | 历史与习俗
提问:
- 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
- 端午节和屈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2、授课内容
A、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1. 教师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人物如屈原、文天祥)。 2. 鼠手适形的故事:赛龙舟、吃粽子。
B、手工制作活动
- 做香囊与五色丝线
- 将彩纸剪成长方形,裁成条状。
- 粉料涂在中央,用吸管粘成小球,形成五彩龙舟。
- 制作龙舟外壳
- 用彩纸或折扇制成大龙舟。
- 制作香囊
- 将彩纸围成一个简单的香囊。
C、粽子制作 1. 将长方形纸片折成长条。 2. 再折叠成三角形,连续多次折叠。 3. 做好后用绳子绑好,加入坚果或米粒。
3、小组合作与比赛
-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制作。
- 装备时间有限,建议每组准备不同的材料(如彩纸、五色丝线)。
- 比赛要求:完成制作作品尽可能快,评选出最佳作品。
老师指导评价: - 作品是否美观? - 制作过程是否顺利?
4、总结与反馈
- 跟进汇报环节:每个组分享自己的作品。
- 总结:
- 端午节的意义和习俗。
- 自制的创意作品。
五、板书设计
```
端午节 | 历史与习俗
活动一:制作香囊与五色丝线
1. 颜色统一的彩纸 → 五彩龙舟。
2. 拼接完成后用吸管粘成小球。
活动二:制作龙舟外壳
1. 颜色相同的彩纸 → 外壳制作。
活动三:粽子制作
1. 纸张长条 → 三角形折叠。
2. 组合成粽子形状,用绳子绑好。
3. 加入坚果或米粒。
六、注意事项
-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材料(如 older students 可选更简单的彩纸)。
- 提供提前制作的五色丝线或彩纸,避免准备困难。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将动手实践,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手工制作的乐趣。同时,老师可以借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班级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