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灰吟》优秀说课稿 2025年12月15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尝试着执教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石灰吟》。这是一首古诗,我们经常读到它,但作为教师,如何设计这节课呢?让我从整体通读、理解诗意、了解诗人、指导朗读、课堂总结和书写古诗几个主要部分来思考。
一、整体通读
-
正确读取生字
“焚”是前鼻音,我之前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读成后鼻音会感到困惑。为此,在讲解“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句时,我会直接告诉学生:“焚就是前鼻音”,并强调这点。 -
准确理解“若等闲”与“全不怕”
在学生通读“若等闲,白日依稀生”后,我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比如通过提问:“为什么是‘若等闲’?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这样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让朗读更有情动情的氛围。
二、理解诗意
- 与文言体对照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 - 石头的意义:石灰是炼制出来的一种矿石,它不仅是石头的形态变化,更是人类为了满足需求而创造的产物。
-
过程性:虽然“千锤万击、烈火焚烧”是前文,在这里,“粉骨碎身”是后文。这让我想到石头作为自然界的产物,被炼制出来,而不是人类有意为之。
-
与于谦的历史关联
我想结合于谦生平的某段经历,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若等闲,全不怕;何惧山中雪,应记得。”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于谦的情感和态度,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三、了解诗人
-
生平简介
我想让学生回忆或了解于谦的一些事迹,比如他在仕途中的经历,走上刑场的遭遇等。通过这样的分享,让学生对于谦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
情感融入
在讲解这首诗时,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自然地过渡到于谦的人格特征和人生哲理。例如:“这几句诗,不仅是你为石头所做的牺牲,更是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
四、指导朗读
- 分阶段训练
我想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而不是仅仅追求音节的正确。“若等闲”与“全不怕”的押韵和节奏是关键。我会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 有节奏感:朗读时要有一定的节奏感,避免生硬。
-
情感融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于谦内心的挣扎与担当。
-
感受情动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我会通过提问或引导激发他们的情感。“若等闲,全不怕;何惧山中雪,应记得。”这样的句子不仅增强了朗读的质量,也让课堂充满了感染力。
五、课堂总结
-
情感升华
我想让学生在朗读和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于谦的人格魅力。例如:“这几句诗,不仅仅是石头的炼制过程,更是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
知识巩固
在学生的参与下,我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他们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六、书写古诗
-
学习要求
我想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草书作品,再逐渐过渡到正立的书法姿势。这样既符合学生的书写习惯,也让他们感受到文采的提升。 -
具体指导
- 字形方向:在书写时,我会先写好草书,再进行正文书写。
-
节奏感:要求学生注意行间线的运用,让书写更加自然流畅。
-
创作情感
我想让学生通过书写表达对于谦的敬意和对未来的希望。例如:“我一定要做一个像于谦一样的人,继续追求自己的目标。”
总结
《石灰吟》这首古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这节课的核心是通过诗歌的理解与实践,帮助学生认识于谦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哲理。在教学中,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分层次的指导方式,既保证朗读的质量,也让课堂充满感染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