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在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1)诗中“荆吴相接”意指荆襄与东吴同属一个地域,“水为乡”的描述则暗示着词人送别行人的场景,既没有直接的送别之情,也没有具体的离情细节。
(2)“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3.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 unlike the distant and unclear mind of the离人.
(3)3.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带有朦胧、朦胧的意味。
(4). “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形成了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5).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前三句主要,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
(6).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3456参考答案: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带有朦胧、朦胧的意味。
(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2分)
(3)5.前三句主要,饱含感情,含蓄委婉.
(4)“春江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5)这一问实在情至之文。(6)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3456参考答案: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带有朦胧、朦胧的意味。
(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3)5.前三句主要,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
(4)“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5)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1分)
(6)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7)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而已。(周啸天)
此诗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痛以及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耐人寻味。